USDT犯罪热点现象
在当今网络犯罪的范畴里,与 USDT 相关的犯罪态势愈发猖獗。除了常见的“帮信”罪外,“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、所得收益罪”出现的频率也较高。在这些罪名中,跑分以及线下的“OTC”交易这两种模式较为突出,它们给社会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,所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。
近年来,虚拟货币市场获得了发展。在此过程中,USDT 被不法分子大量用于诸如洗钱等犯罪活动。传统的洗钱方式的占比降低了,而借助跑分平台并结合虚拟货币,尤其是 USDT 来实施洗钱的情形愈发严峻,其规模在持续增大,影响也在持续增大。
USDT跑分模式
USDT 跑分有其独特的运行模式。资金方,即从事诈骗、网赌等黑产的人员,会把涉案的黑钱打入开卡人员的卡内。然后,开卡人员会用这些黑钱前往币商处购买并转移 USDT。之后,资金方拿到 USDT 后,会将其兑换成资金。如此一来,黑钱得以洗白,进而形成了一个可循环的闭环。
在一些实际案例中,这个循环一直持续着。开卡人员在每一轮循环里能按一定比例获得非法收益,所以被形象地称为“跑分”。像张时宇、高琦、张威威这些人,他们在跑分过程中分别担当着不同角色,并且参与到了违法活动当中。
跑分相关人员角色
张时宇承担起币商联系人的工作,他的任务包括联系各方以及转发银行账号。随后,他将自己的违法所得提成扣除掉,接着把余下的提成交给了高琦。凭借这些行为,他融入到了跑分链条之中,进而为犯罪活动的进行提供了协助。
高琦的角色十分关键,他承担着币商领队和担保人的职责。一方面,他要给币商散户分配用于跑 U 的资金,同时还要汇总所购买的 USDT 币。另一方面,他会扣除提成后把钱转给他人,并且还会利用他人的银行账户来接收犯罪资金以参与跑 U 。在整个跑分活动的进程中,他起到了连接上下环节的作用。
线下OTC交易定义
OTC 指的是“柜台交易”或者“场外交易”。有很多平台把它称作 C2C 交易或者法币交易。它呈现的是这样一种操作模式:个人与个人在线下进行交易,一手交钱,一手交“币”。通常,用户在一些正规的交易所进行虚拟币的买卖。国家既不支持也不保护这种交易行为,但一般也不会进行打击。
线下 OTC 交易涉及 USDT 时会有很大风险。如果有人带着大量 USDT 去线下兑换人民币,通常很容易被认定为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及所得收益罪。这是因为这种交易模式容易被不法分子用来开展洗钱活动。
线下OTC交易模式
线下 OTC 交易模式中,购买 U 的人会直接和承兑商取得联系,接着双方约定在线下碰面进行交易。有时候承兑商会要求用现金交易,原因是避免银行卡被冻结。例如在某些案例里,诈骗嫌疑人携带着众多赃款,他们急于通过这种方式购买 USDT 来进行洗钱活动,即便需要支付高价,他们也愿意在场外进行购买。
他们之所以选择这种交易方式,主要是因为所携带的金钱其来源是不正当的。而且大量的线下场外交易存在着违法犯罪的行为,这就给打击洗钱犯罪的工作带来了困难。
线下OTC罪与辩护空间
很多线下非处方药被认定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,不过其中有一部分的认定情况或许存在问题。这为律师的辩护提供了一定的空间,后续会有更多关于此方面的法律探讨以及实践活动展开。同时,这也在提醒我们,在打击犯罪的过程中,一定要确保司法的公正性与准确性。
妥善处理线下 OTC 交易的法律认定事宜,这对于维护法律权威以及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极为重要。同时,与之相关的法律实践和研究一直在持续进行。你认为在处理 USDT 相关犯罪时,最难解决的环节是哪一个?